一、中医基础 六大健康标准
一、中医基础 六大健康标准
中医六大健康形成机制:
司外揣内:阴阳平衡、脏腑强弱、寒热虚实(中医四诊:望闻问切)
1、吃:胃口及进食状态
(1)《素问 上古天真论》:“食饮有节”(节:1、量;2、类;3、时)
注:一日三餐不一定适合所有人,要依人体质及日常活动而定
(2)常见的异常状态:
胃口太过好→胃火旺:饭水分离
没有胃口→脾虚脾湿
饿又吃不下→胃阴受损:饭水分离
打嗝→胃气上逆/胃气衰败:炒米养生
(3)饭水分离法
1)起床空腹不喝水
2)餐前一小时、餐后两小时不喝水,两餐之间可以喝水
3)用餐不喝汤和水
4)晚餐后两小时到晚上十点间可任意喝水
5)零食在正餐时吃
6)喝水要喝温水
(3)炒米养生法
1)什么米都可以用
2)洗米后完全晾干再炒
3)不加水和油,大火快炒
4)炒至略焦黄(莫变黑)
5)用电饭煲煮米时,比平时多加一杯水
2、喝:口渴度及饮水状态
(1)《素问 上古天真论》:“食饮有节”
“饮有节”:因人制宜、适量饮、适寒温
(2)常见的异常状态:
不想喝水,半天不喝水亦不渴→体寒
喜饮水且不能解渴→上消(肺胃热)
口干欲饮,但仅漱口不欲下咽→血瘀
吃饭一定喝汤喝水→脾胃虚弱
打嗝→胃气上逆/胃气衰败:炒米养生
3、拉:排大便情况
《素问 五张别论》:魄门亦为五脏使(“魄门”即为肛门,肺藏魄,肺与大肠相表里)
《素问 标本病传论》:小大不利治其标(“标”意为潜在,也指急迫的症状)
现代:肠-脑-菌群轴学说
(1)正常情况:形状粗大且成型、早上大号(卯时5-7点)、又快又顺畅、一天一次
(2)便秘
实热:潮热口渴、舌燥苔黄、腹部胀满
虚热:手足发热、失眠烦躁、发热盗汗
寒:面色苍白,喜热饮,脉比较深且慢
(3)腹泻
脾肾阳虚
(三焦:中焦如锅,下焦如火(主要来自肾火),将水谷精微之气挥发至上焦)
(4)大便不成型,且水一冲就散-脾胃湿,宜祛湿
(5)阳虚便秘茶饮
治法功效:温肺化饮,蠕动肠道
制作方法:不去皮干姜15克,开水冲泡,即饮
4、撒:排小便情况
肾主水,主司前后二阴
隐含意义:性力强弱《素问 上古天真论》
(1)正常情况:淡黄色、无过多泡沫、2000-2500mL、5-7次/天
(2)尿频:渴→消渴;不渴→肾气虚(老化快)
(3)小便不利:多为下焦虚热(也是寒);老人气虚也是如此
(4)漏尿:虚寒致病(女性常见,产后(体质虚弱)→感冒咳嗽)
(5)小便调治三穴:
关元:肚脐正下方4指宽所在处,即脐下三寸(关口元气,下焦藏元气)
肾俞:居后下背,肚脐正对后方旁开2拇指宽处
八髎:腰骶部,正对8个骶后孔(上髎、次髎、中髎、下髎,左右各4个)
原则及方法:
虚寒多倾向艾灸、热敷,实热多倾向推拿点按
离穴不离经,找准痛点,敏感点
轮流选穴,每穴每次不少于30分钟
5、睡:睡眠状况及质量
《素问 五脏生成》:“人卧则血归于肝”
《素问 营卫生会》:“气至阳而起,至阴而止”(白天清醒为阳,晚上睡眠为阴)
《灵枢 邪客》:“胃不和则卧不安”(胃主通降,胃气下行,胃不合则胃气逆流而上)
(1)优质睡眠:入睡容易(0.5H);脑海无太多事情;一觉到天亮;早上起来很精神
睡眠分两类:一是否能轻易入睡,二是否半夜会醒来。
一是否能轻易入睡:
-如有心事,只好解决心事,
-晚上睡前两小时还进食,脾胃不和,
-血不足就难入睡,宜补血,
-是否还有以下两种情形,如果有,可能会引发心血管疾病:-上背部,肩部痛。-手的一边发麻。
二是否半夜会醒来:
起来小便(无定时),之后能睡(--肾气虚),之后难睡(---血虚、胆气虚)
在相同时间点无故醒来:
11-1点醒来:胆有问题
1-3点醒来:肝有问题
3-5点醒来:肺有问题
(2)枣仁百合汤:心血不足,养血安神
食材制法:炒酸枣仁20克(煎去渣取汁),鲜百合15克(提前浸泡一夜),桂圆、茯苓、枸杞、小麦各10克,混合熬煮30分钟,每日1剂,分2次温服
(3)白木沉香枣仁茶:养阴补血疏肝(情绪烦躁、易怒)
食材:红枣、红玫瑰、白木香叶、大麦、荞麦、酸枣仁
(4)睡眠调制-最强齐工
1)平躺在床上,头底下要放个枕头
2)两手自然放在身体旁边,脚举起来,大腿、身体、小腿、脚跟都是90度(3个90度)
3)保持这个姿势3分钟,自然呼吸
4)连续做3组即10分钟
6、寒热:体温、冷热、体感状态
《素问 生气通天论》: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至;阴阳离决,精气乃绝”
《类经图翼》:“天之大宝,只此一丸红日;人之大宝,只此一息真阳”
(1)身体趋寒
1)是否手比额头冷:是→身体寒;否→身体较成中性
2)是否随环境迅速调整:身体夏凉冬暖→身体较成中性;身体夏热冬凉→身体寒
3)一盒冷水就受不了(体寒严重)
4)全身痛处多 (体寒严重)
5)易中暑且冷热一变,身体易有症状 (体寒严重)
(2)三大热身法
1)手热法:拍实掌,力量大而声音响;三十下为一轮,可做一至二轮;最宜早上做
2)体热法:利用耳朵之全息律;拉耳、按耳、揉耳;做完可感受胸背热起来
3)脚热法:平躺床上,两足向上向外略张开,上半身不动,双脚向上抬坚持10秒后快速用力放下静躺2分钟(一定要2分钟)
(3)当归生姜羊肉:温阳补血,通经散寒(金匮要略升级版)
食材制法:羊肉500克(切块,焯水去血),当归15克,生姜25克(切片),广陈皮6克,草果1枚,竹蔗2节(切小块),马蹄10个(去皮)。一起加入砂煲,加水2L,大火煮开,转小火煲至肉烂,加食盐调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