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

四种教育 NEWS

相由心生,境随心转,命自我作,福自己求

立秋以后,要养生,三做三不做

作者:Mr Xia  来源:本站  发表时间:2025/8/8 8:53:35  热度:40℃

立秋一日,水冷三分”,大家一听立秋了,好像凉意就来了,但其实时候的天气,别看名字带了,中午那太阳还是火辣辣的,早晚才稍微有点凉风这就是大家常说的秋老虎,威力不可小觑

为啥立秋后养生特别重要?因为夏天身体里攒下的火气湿气还没散干净,秋天的燥气又悄悄来了。这个节骨眼上养对了,能帮你把夏天耗散的元气慢慢补回来,给冬天打好底子养错了,可就容易感冒、拉肚子、咳嗽,浑身不得劲儿。

咱今天就说说立秋后养生,记住这三做三不做,舒舒服服过秋天!

一要做:润肺防燥

适当吃点水灵灵、能生津润燥的东西。比如梨(煮梨汤喝最好)、百合、莲藕、银耳、蜂蜜(温水冲)、芝麻、杏仁(别苦的那种)。

秋天在中医里对应的是。肺最怕啥?怕干!怕燥!立秋后,空气慢慢变干了,咱们的嗓子、鼻子、皮肤也跟着干,容易咳嗽、便秘。多吃那些滋润的食物,就像给肺和身体加点油润润喉

二要做:早睡早起,养精蓄锐

尽量晚上10点、10点半就躺下睡觉,早上6点左右起床。别熬夜刷手机、看剧了。中午有条件的话,眯个20-30分钟,这叫子午觉,特别养人。

夏天天热夜短,很多人睡得晚起得早,身体其实有点透支。立秋后,自然界的阳气开始往里收,咱们也得跟着往里收,养精蓄锐。

早睡,尤其是晚上11点到凌晨3点这个黄金睡眠时间能好好睡,才能养好肝血(肝藏血),补足夏天耗的精气神

早起呢,趁着早晨那点清凉的空气活动活动,把肺里的废气呼出去,吸点新鲜空气,肺气就足了。午睡小憩一会儿,能赶走疲劳,下午更有劲。

三要做:适当贴膘,但要聪明贴

可以适当吃点有营养、好消化的东西补补,比如炖点清淡的鸡汤、骨头汤(撇掉浮油),吃点鱼肉、鸡蛋、豆制品。五谷杂粮不能少,特别是山药、南瓜、小米粥这些,养脾胃。

民间有贴秋膘的说法,夏天天热没胃口,不少人瘦了,或者身体比较虚。立秋后天气转凉,气血开始往里收,胃口也开了点,适当吃点好的,补充营养,储备能量好过冬。

但记住,贴膘不等于胡吃海塞大鱼大肉! 现在刚刚立秋,秋后有一伏,脾胃气血还没完全收回来,要是突然猛吃油腻的、大补的,脾胃根本受不了,立马罢工,让你胀气、不消化、拉肚子。

所以,要聪明贴,选温和好消化的,给脾胃一个缓冲期。山药、南瓜、小米这些最养胃气。

一不做:贪凉受寒,尤其护好关键部位

别对着空调、电扇直吹!少吃冰棍、冰镇饮料、冰西瓜!睡觉时别光膀子、露肚脐、光脚丫!早晚出门加件薄外套,尤其护住脖子(大椎穴)、肚脐(神阙穴)、脚踝。

虽然中午还热,但早晚凉气已经下来了,毛孔也慢慢在收缩,不像夏天那样门户大开。这时候再猛吹冷风、狂吃冰的,寒气特别容易钻空子,顺着张开的毛孔或者薄弱的部位(脖子后面、肚子、脚心)钻进身体里。

轻则鼻塞、打喷嚏、拉肚子,重了可能让寒气留在体内,到冬天老毛病(像关节痛、老胃病、咳嗽)就犯了。

脚离心脏最远,血到的慢,最容易受凉,脚一凉全身都容易冷。所以,护好这几个门户特别重要!

二不做:剧烈运动,大汗淋漓

中医讲秋收,运动也要收着点。秋天应该养,让气血(能量)往内收。剧烈运动出大汗,会耗伤身体宝贵的津液(水分)和阳气。汗出太多,气也跟着跑掉了,人反而容易累、虚,也更容易着凉感冒。

而且秋天燥,汗出多了,身体更干。想运动?选温和点的,像散步、慢跑、打打太极、做做八段锦,感觉身上微微发热、有点潮乎劲儿就行了,别追求大汗淋漓。运动时间选早上太阳刚出来或者傍晚凉快的时候。

三不做:悲悲切切,情绪低落

别老想些不开心的事儿,别动不动就生气、郁闷、唉声叹气。少看些让人伤感的电影、电视剧。

古人说悲秋,秋天看到树叶落了,草黄了,人容易情绪低落、伤感。在中医看来,悲伤的情绪特别伤。肺气一弱,抵抗力就下降,更容易生病。而且心情不好,肝气也跟着郁结,吃不下睡不香,恶性循环。

所以啊,秋天更要主动找乐子!多跟家人朋友聊聊天,晒晒太阳(温和的),听点欢快的音乐,培养点小爱好,保持心情舒畅。心情好了,气顺了,肺气足,身体自然棒!

记住这些简单好懂的道理,照着去做,别嫌麻烦。身体是自己的,养好了,才能舒舒服服、健健康康地享受这秋高气爽的好天气,也为寒冷的冬天攒足本钱!秋天,是收获的季节,咱也好好收获一下健康吧!

龙生龙,凤生凤,职业取向这事儿…
DATA:2015/8/20 8:59:08 Hit:3874
弟子规——教育孩子的目的
DATA:2015/4/30 8:09:54 Hit:2891
人是教得好的
DATA:2015/4/15 15:56:00 Hit:2814
传统文化入门课
DATA:2015/4/15 16:03:54 Hit:2770
别让错误的信念阻碍你的前进!
DATA:2015/4/15 15:51:30 Hit:2583
  • 联系电话:152-8737-8743
  • 联系传真:
  • 联系邮箱:253739241@qq.com
  • 联系地址:南沙镇学府路

缘 起 | 特别声明 | 关于我们 | 备案号:公益网站

郑重声明:凡本网站内课程、文字、图片、视频资料等内容,均源自网络,若有侵权,请告之,马上下架。转载者,功德无量。

夏朗中 个人网站|专注于人性的教育,直指人心! 百度统计

  •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
  • 技术支持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
  •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