龚氏脏腑用药笔记
龚氏脏腑用药笔记
一、肺
肺脏补泻温凉药:
补:人参、黄耆、天门冬、阿胶、紫菀、山药、五味子、栝蒌、麦门冬、百部、白芨、沙参、马兜铃、白茯苓。
泻:葶苈、防风、通草、枳壳、槟榔、桑白皮、泽泻、琥珀、赤茯苓、紫苏叶、枳实、麻黄、杏仁、萝卜子。
温:干姜、生姜、肉桂、木香、白豆蔻、苏子、半夏、橘红、胡椒、川椒。
凉:片芩、山栀、桔梗、石膏、枇杷叶、玄参、贝母、青黛、羚羊角、竹沥。
本脏报使引经药:白芷、升麻、葱白。
肺病饮食宜忌物:《甲乙经》曰:肺病者,宜食黍、鸡、肉、桃、葱,宜辛物,忌苦物。
二、大肠
大肠补泻温凉药:
补:粟壳、牡蛎、木香、莲子、肉豆蔻、诃子、倍子、龙骨、榛子、砂糖、糯米、石蜜、棕榈子。
泻:大黄、芒硝、牵牛、巴豆、枳壳、枳实、桃仁、槟榔、葱自、麻子仁、续随子、榧实。
温:人参、干姜、肉桂、吴茱萸、半夏、生姜、胡椒、丁香、糯米、桃花石。
凉:条芩、槐花、黄连、大黄、胡黄连、栀子、连翘、芒硝、苦参、石膏。
本腑报便引经药:葛根、升麻、白芷(行上)、石膏(行下)。
三、胃
胃腑补泻温凉药:
补:白朮、人参、黄耆、莲肉、炙甘草、芡实、山药、陈皮、半夏、糯米、蜂蜜、砂糖、白糖、荔枝、林禽、枣子、山楂、麦芽、神曲。
泻:大黄、硝石、牵牛、巴豆、枳实、厚朴、枳壳、三稜、莪朮。
温:附子、肉桂、干姜、生姜、丁香、木香、藿香、砂仁、益智、香附、川芎、胡椒、辛夷、肉豆蔻、草豆蔻、白豆蔻、吴茱萸、香薷、糯米、诸糖。
凉:石膏、山栀、大黄、玄明粉、寒水石、黄连、生地黄、知母、黄芩、石斛、玉屑、连翘、滑石、葛根、芦根。
本腑报使引经药:葛根、升麻、白芷(行上)、石膏(行下)。
胃病饮食宜忌物:飞来子云:虚寒宜辛甘,忌苦;实热宜苦淡,忌甘。
四、脾
脾脏补泻温凉药:
补:人参、白朮、黄耆、炙甘草、山药、芡实、陈皮、酒芍、升麻(少用)、柴胡(少用)、南枣、枸杞、白茯苓、蜂蜜、砂糖、甘蔗、牛肉。
泻:枳壳、枳实、巴豆、葶苈、青皮、大黄、山楂、神曲、麦芽、防风。
温:丁香、木香、干姜、生姜、附子、官桂、砂仁、豆蔻、川芎、益智、茱萸、胡椒、花椒、藿香、良姜、红豆、糯米、晚米、甜酒。
凉:黄连、连翘、大黄、黄芩、寒水石、石膏、山栀、芒硝、西瓜、绿豆、苦茶、玄明粉。
本脏报使引经药:升麻、酒浸白芍药。
脾病饮食宜忌物:《甲乙经》曰:脾病者,宜食粳米、牛肉,宜甘,忌酸。
五、心
心脏补泻温凉药:
补:人参、天竺黄、金屑、银屑、麦门冬、远志、山药、川芎、当归、羚羊角、红花、炒盐。
泻:枳实、葶苈、苦参、贝母、玄胡索、杏仁、郁金、黄连、前胡、半夏。
温:藿香、苏子、木香、沉香、乳香、石菖蒲。
凉:黄连、牛黄、竹叶、知母、山栀、连翘、珍珠、芦根、玄明粉、贝母、犀角。
本脏报使引经药:独活、细辛。
心病饮食宜忌物:《甲乙经》曰:心病者,宜食麦、羊肉、杏、韭,宜苦物,忌咸物。
六、小肠
小肠腑补泻温凉药:
补:牡蛎、石斛、甘草梢。
泻:海金沙、大黄、续随子、葱白、荔枝、紫苏。
温:巴戟、茴香、大茴香、乌药、益智仁。
凉:木通、黄芩、滑石、黄柏、通草、山栀、车前子、茅根、猪苓、泽泻、芒硝。
小肠报使引经药:藁本、羌活(行上)、黄柏(行下)。
七、膀胱
膀胱腑补泻温凉药:
补:橘核、龙骨、续断、菖蒲、益智仁。黄芩。
泻:芒硝、猪苓、泽泻、滑石、车前子、瞿麦、木通、萱草根。
温:茴香、肉桂、乌药、沉香、荜澄茄、山茱萸。
凉:黄柏、知母、防己、滑石、地肤子、石膏、甘草梢、生地黄。
膀胱报使引经药:藁本、羌活(行上)、黄柏(行下)。
八、肾
肾脏补泻温凉药:
补:知母、黄柏、生地黄、熟地黄、龟板、虎骨、覆盆子、牛膝(少用)、杜仲(少用)、锁阳、山药、鹿茸、枸杞、当归、肉苁蓉、山茱萸。
泻:猪苓、泽泻、琥珀、苦茗、白茯苓、木通。
温:附子、干姜、肉桂、沉香、破故纸、柏实、乌药、硫黄、锺乳、胡芦巴、白马茎、狗肉、阳起石、诸酒、鳗鱼、五味子、巴戟天。
凉:黄柏、知母、生地黄、地骨皮、牡丹皮、玄参。
肾脏报使引经药:独活、肉桂、盐、酒。
肾病饮食宜忌物:《甲乙经》曰:肾病者,宜食大豆、豕肉、粟、藿,宜咸物,忌甘物。
九、心包
心包络补泻温凉药:
补:黄耆、人参、肉桂、苁蓉、胡芦巴、鹿血、菟丝子、沉香、故纸、狗肉、诸酒。
泻:大黄、芒硝、枳壳、黄柏、山桅子、乌药。
温:附子、干姜、肉桂、沉香、腽肭脐、川芎、益智、豆蔻、补骨脂、狗肉、茴香、硫黄、乌药、锺乳、柏子仁、烧酒。
凉:黄柏、知母、黄连、黄芩、山栀、柴胡、石膏、滑石、腊雪、玄明粉、寒水石。
心包络报使引经药:柴胡、川芎(行上)、青皮(行下)。
十、三焦
三焦补泻温凉药:
补:人参、黄耆、藿香、益智、炙甘草、白朮、桂枝。
泻:枳壳、枳实、青皮、萝卜子、乌药、神曲、泽泻。
温:附子、丁香、益智、仙茅、荜澄茄、厚朴、干姜、茴香、菟丝子、沉香、茱萸、胡椒、补骨脂。
凉:石膏、黄芩、黄柏、山栀、滑石、木通、车前子、龙胆草、地骨皮、知母。
三焦报使引经药,柴胡、川芎(行上)、青皮(行下)。
十一、胆
胆腑补泻温凉药:
补:当归、山茱萸、酸枣仁、五味子、诸酒、胡椒、辣菜、鸡肉、乌梅。
泻:柴胡、青皮、黄连、白芍、川芎、木通。
温:干姜、生姜、肉桂、陈皮、半夏。
凉:黄连、黄芩、柴胡、竹茹、龙胆草。
胆腑报使引经药:柴胡、川芎(上行)、青皮(下行)。
十二、肝
肝脏补泻温凉药:
补:木瓜、阿胶、沙参、橘核、酸枣仁、青梅、薏苡仁、山茱萸、猪肉、羊肉、鸡肉、诸酒、诸醋。
泻:柴胡、黄连、白芍、川芎、黄芩、青皮、青黛。龙胆草。
温:木香、肉桂、吴萸、杨梅、桃子、杏子、李子。
凉:黄连、黄芩、龙胆草、车前子、胡黄连、柴胡、草决明、羚羊角。
肝脏报使引经药:柴胡、川芎(行上)、青皮(行下)。
肝病饮食宜忌物:《甲乙经》曰:肝病者,宜食麻、犬肉、李、韭,宜酸物,忌辛物。
作者:林大栋 博士
上一篇:万病回春-诸病主药主
下一篇:二陈汤的应用